得过且过是什么意思
“得过且过”是一个常用的成语,它指的是满足于现状,不思进取,敷衍了事,只求勉强过得去。简单来说,就是对生活抱着一种“凑合过”的心态,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,不去追求更好,只求现状不变得更糟。 这种心态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,很多人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,可能会选择得过且过,而不是积极努力去克服。但长期得过且过,可能会导致个人发展停滞不前,甚至错过很多机会。
一、 “得过且过”的词义溯源及演变
“得过且过”这个词语,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。虽然没有确切的文献记载其最初出现的时间和语境,但我们可以从它的构成成分来推测其含义的演变。“得”指的是获得,“过”指的是过去,而“且”字则表示暂且、将就的意思。因此,“得过且过”字面意思就是“勉强能够过去就过去了”。 在古代,这可能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无奈,一种在困境中求生存的策略。比如,面对无法改变的社会现状或个人困境,人们可能会选择“得过且过”来维持生计,避免更大的风险。
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“得过且过”的含义逐渐发生了变化,它更多地被赋予了消极的色彩。在现代社会,它不再仅仅指为了生存而采取的无奈之举,更多地体现为一种缺乏进取心、安于现状、不思进取的生活态度。这种消极的态度,往往会阻碍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。
二、 “得过且过”的负面影响
长期“得过且过”的生活态度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:
- 个人发展停滞: 缺乏进取心,自然不会主动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,提升自己的能力,从而导致个人发展停滞不前,难以取得更大的成就。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,而得过且过的人往往会错失良机。
- 职业发展受限: 在职场中,得过且过的人往往工作效率低下,缺乏创新精神,难以胜任更具挑战性的工作,职业发展空间自然也会受到限制。
- 人际关系淡漠: 得过且过的人通常缺乏责任心,对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,容易导致人际关系的疏远和破裂。
- 精神状态低迷: 长期缺乏目标和动力,容易导致精神状态低迷,缺乏生活热情和幸福感。
- 错过机遇和挑战: 安于现状,不敢尝试新的事物,往往会错过很多宝贵的学习和提升机会,也无法迎接新的挑战,从而限制个人的成长和发展。
三、 如何避免“得过且过”
“得过且过”是一种消极的生活态度,但并非不可改变。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积极应对:
- 设定明确的目标: 设定明确的目标,并制定具体的计划,能够帮助我们保持动力,积极努力地去实现目标。目标可以大可以小,但必须是具体的、可衡量的、可实现的、相关的、有时限的(SMART原则)。
- 持续学习和提升: 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,提升自身竞争力,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挑战,避免被淘汰。
- 积极面对挑战: 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,不逃避问题,而是积极寻找解决方案,才能不断成长和进步。
- 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: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,才能在遇到挫折时不轻易放弃,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。
- 寻求支持和帮助: 当遇到困难时,不要害怕寻求帮助,朋友、家人和同事的支持和帮助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克服困难。
四、 “得过且过”与“知足常乐”的区别
“得过且过”与“知足常乐”常常被混淆,但两者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。“知足常乐”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,它指的是对现状感到满意,并从中获得快乐,但并不意味着停滞不前。而“得过且过”则是消极的,它满足于现状,缺乏进取心,不追求更好。 知足常乐的人会珍惜当下,但也会不断努力,追求更好的生活;而得过且过的人则只会安于现状,不思进取。
得过且过与当代社会价值观碰撞
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,竞争日益激烈,个人发展面临着更大的挑战。 “得过且过”这种消极的生活态度与当代社会崇尚的积极进取、创新发展等价值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 现代社会鼓励人们积极进取,勇于创新,追求卓越,而“得过且过”则阻碍了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。 然而,在快节奏的压力下,一部分人可能会选择“得过且过”来减轻压力,但这并非长久之计。 只有积极面对挑战,不断学习和进步,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。 因此,在当代社会,我们需要重新审视“得过且过”这种生活态度,倡导积极进取、勇于创新的人生理念。
此外,“得过且过”也与社会公平与否有着一定关联。 如果社会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和上升通道,人们更有动力去努力奋斗;反之,如果社会充满不公平,人们可能就会感到无力改变现状,从而选择“得过且过”。 因此,构建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,也是避免更多人选择“得过且过”的关键。 最终,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,都需要人们积极向上,不断追求更好的未来,而非仅仅满足于“得过且过”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