双高计划是什么意思
“双高计划”指的是 国家级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和高职专业建设“双高计划”。它是中国教育部于2019年10月发布的国家级高职教育发展战略,旨在建设一批高水平、高素质的高职院校和专业,引领和带动高职教育整体发展。
“双高计划”的提出,是基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,以及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。高职教育承担着为社会输送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,而要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,就需要加强高职教育的内涵建设,提高教育质量,培养符合社会需求、具有竞争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。
“双高计划”的目标是通过建设一批高水平、高素质的高职院校和专业,实现以下几个方面:
- 提升高职教育的质量和水平: 优化专业结构,加强师资队伍建设,提升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,建设一流的实训基地,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。
- 增强高职教育的适应性和灵活性: 紧密结合产业发展需求,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,培养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,为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。
- 树立高职教育的品牌形象和社会影响力: 打造一批具有鲜明特色、高水平、高影响力的高职院校和专业,提升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和竞争力。
“双高计划”实施以来,取得了一定的成效。高职院校和专业建设水平明显提升,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,高职教育的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。
高职教育的“双高计划”与高等教育的“双一流”建设
高职教育的“双高计划”与高等教育的“双一流”建设,是新时代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布局,两者相辅相成,共同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。
“双一流”建设侧重于培养高层次人才和科学研究,着眼于提升高校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。而“双高计划”则侧重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,着眼于提升高职教育的质量和水平,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。
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,共同构成了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完整链条。一方面,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,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体系的整体效能。另一方面,高职教育的发展也离不开高等教育的引领和支持。
“双高计划”和“双一流”建设的实施,不仅能够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,更能够为国家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人才支撑,推动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
“双高计划”对高职教育的影响
“双高计划”的实施对高职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,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1. 提升了高职教育的质量和水平:
-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: “双高计划”鼓励高职院校引进高素质专业教师,并通过多种方式培养本土教师,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。
- 优化专业结构: “双高计划”鼓励高职院校根据产业发展需求调整专业设置,增加紧缺专业和新兴专业,提高专业设置的适应性和灵活性。
- 建设一流的实训基地: “双高计划”鼓励高职院校建设先进的实训基地,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实践教学环境,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。
2. 增强了高职教育的适应性和灵活性:
- 产教融合深入发展: “双高计划”鼓励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,共同开展人才培养,将企业的需求融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,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。
-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: “双高计划”鼓励高职院校探索新的教学模式,如项目教学、案例教学、工作过程导向等,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。
3. 提升了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和竞争力:
- 打造特色品牌: “双高计划”鼓励高职院校打造特色品牌,提升高职教育的社会影响力,吸引更多优质生源。
- 国际交流合作: “双高计划”鼓励高职院校加强国际交流合作,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,提升高职教育的国际化水平。
4. 加强了高职教育的内涵建设:
- 注重学生全面发展: “双高计划”鼓励高职院校重视学生全面发展,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、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。
- 强化职业道德教育: “双高计划”鼓励高职院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,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操守。
“双高计划”的未来展望
“双高计划”的实施为高职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,未来将继续发挥其引领和带动作用,推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。
- 深化产教融合: 未来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,将企业的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,培养更多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。
-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: 未来将继续加强国际交流合作,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,提升高职教育的国际化水平。
- 探索新的发展模式: 未来将继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,适应时代发展和产业变革的需求,推动高职教育不断创新发展。
“双高计划”是新时代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,其目标是建设一批高水平、高素质的高职院校和专业,引领和带动高职教育整体发展,为国家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人才支撑。相信在“双高计划”的引领下,中国高职教育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