耳提面命是什么意思
“耳提面命”这句成语,出自《孟子·离娄下》,原句是:“尽心知其性,知性则知天,知天则能尽其道,能尽其道则事半功倍,事半功倍则天下可运于掌,而身可行于世矣。故曰,耳提面命,而民不为,是其所以为圣也。” 这句话的意思是:只要尽心竭力地了解自己的本性,就能明白天理,明白天理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,充分发挥能力就能事半功倍,事半功倍就能治理天下,并能在世上行走无阻。所以说,即使是耳提面命地教诲,百姓也不听从,那就是圣人的道理。
“耳提面命”原本指的是圣人教育百姓的方式,他们不厌其烦地用各种方法教导百姓,甚至是在耳边提醒、当面指点,但百姓却仍然不听从,这说明了圣人教诲的无私和百姓愚昧的可怕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“耳提面命”一词的含义逐渐演变,现在主要指对人语重心长地教诲,或者指对人的忠告和训诫。例如,老师对学生进行“耳提面命”的教育,长辈对晚辈进行“耳提面命”的教导,领导对下属进行“耳提面命”的指导等等。
“耳提面命”是一个褒义词,它体现了教育者对受教者的关心和爱护,也体现了教育者的良苦用心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“耳提面命”需要把握一个度,如果过于强硬,反而会适得其反。
“耳提面命”的含义和用法:
- 含义: 指对人语重心长地教诲,或者指对人的忠告和训诫。
- 用法: 一般用作宾语、定语,有时也作状语。
- 近义词: 谆谆告诫、苦口婆心、语重心长
- 反义词: 漠不关心、置之不理
“耳提面命”的典故:
- 出处: 《孟子·离娄下》
- 原文: “尽心知其性,知性则知天,知天则能尽其道,能尽其道则事半功倍,事半功倍则天下可运于掌,而身可行于世矣。故曰,耳提面命,而民不为,是其所以为圣也。”
- 故事: 孟子认为,圣人尽心竭力地教导百姓,即使是耳提面命地提醒,百姓也不听,那是因为百姓愚昧,而不是圣人没有尽到责任。
“耳提面命”的例句:
- 老师对学生进行耳提面命的教育。
- 长辈对晚辈进行耳提面命的教导。
- 领导对下属进行耳提面命的指导。
- 他对我的耳提面命,我铭记于心。
总结:
“耳提面命”是一个褒义词,它体现了教育者对受教者的关心和爱护,也体现了教育者的良苦用心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“耳提面命”需要把握一个度,如果过于强硬,反而会适得其反。
耳提面命的现代意义
在现代社会,“耳提面命”的含义和用法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,它不仅是教育者与受教者之间沟通的桥梁,也是人与人之间传递思想和经验的重要方式。
现代社会中,“耳提面命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- 教育领域: 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教诲,家长对孩子的教育,以及学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等,都包含着“耳提面命”的元素。
- 职场领域: 领导对下属的指导,同事之间的互相帮助,以及企业对员工的培训等,都体现着“耳提面命”的价值。
- 社会交往: 朋友之间的互相劝告,亲人之间的相互关怀,以及社会公众人物的言行举止等,都体现着“耳提面命”的意义。
在现代社会,“耳提面命”的含义也有所拓展,它不仅指对人的言语教诲,也包括对人的行为引导和思想启迪。 例如,父母可以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,让孩子从小树立良好的品行;老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,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;领导可以通过自身的榜样力量,激励员工不断进步。
然而,在现代社会,“耳提面命”也面临着一些挑战。
- 社会环境的复杂化: 现代社会信息量巨大,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更加多元化,这使得“耳提面命”的教育方式面临着更大的挑战。
- 受教者的自主意识增强: 随着社会的发展,人们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,他们更愿意接受平等的对话和交流,而不是被单方面地灌输思想。
- 传统文化的影响: 一些传统的“耳提面命”方式,可能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,需要进行创新和改进。
面对这些挑战,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理解和运用“耳提面命”呢?
- 尊重受教者的个性和选择: “耳提面命”应该以平等、尊重为基础,避免强迫和控制。
- 注重沟通和交流: “耳提面命”应该通过沟通和交流,帮助受教者理解和接受教育内容。
- 不断创新教育方式: “耳提面命”应该与时俱进,不断创新教育方式,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。
总而言之,“耳提面命”作为一种传统的教育方式,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。我们应该理解和运用“耳提面命”的精神,不断创新教育方式,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,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。
评论